導讀:南京建城的歷史十分悠久。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吳王夫差就在這里造了座冶城,專門冶煉青銅器。據說干將、莫邪劍就是在這里鑄造的。越王滅吳后,又造了座較大的土城,這就是越城。楚威王滅越后在清涼山附近建造了金陵邑,這就是南京又名金陵的由來。
南京周圍的地理形勢特別復雜,北面是像天塹一樣的長江下游,沿江一帶多山磯,東面是以紫金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,西面是清涼山(也叫石頭山),此外還有雨花臺等丘陵高地,西南面則是與太湖水系溝通的秦淮河。復雜的地理造成了南京特有的雄偉氣勢,所以南京歷來就有“鐘山龍盤,石頭虎踞”的美稱。
南京建城的歷史十分悠久。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吳王夫差就在這里造了座冶城,專門冶煉青銅器。據說干將、莫邪劍就是在這里鑄造的。越王滅吳后,又造了座較大的土城,這就是越城。楚威王滅越后在清涼山附近建造了金陵邑,這就是南京又名金陵的由來。
秦統一六國后,金陵邑被改稱為秣陵縣。南京建都的歷史也非常悠久,也有將近兩千年。但早期在南京建都的卻都是一些割據政權。最早是三國時的孫吳,接著是東晉和南朝的宋、齊、梁、陳五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。歷史上所說的“六朝古都”,指的就是這六個偏安江南的封建割據政權。前后累計有百多年的時間。在這三百多年間,南京的名稱又有過多次變化。先是孫權改秣陵為建業,西晉時一度再改稱建鄴,東晉時因避愍帝司馬鄴之諱又改稱建康,這個名稱后來一直沿用到隋。另外,孫權在南京建都之初,在石頭山楚金陵邑的舊址上曾修建了一個著名的石頭城,所以石頭城也成了南京的別稱。
六朝之后,大約過了三百五十年,南京又建都了,也是一個割據政權,就是五代十國時的南唐。南唐歷時三十七年,這三十七年間南京又被稱為金陵。南唐雖歷時很短,但它在六朝的舊址上對金陵有所擴建,還修造了不少建筑。南唐為北宋所滅后,金陵改稱江寧府,南宋時改稱建康府,到了元朝又改稱集慶路。
明朝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又改集慶路為應天府,后來就定都于應天府。由于最初曾想遷都開封而把開封稱為北京,所以定都應天后就把應天府改稱為南京了。這就是南京名稱的由來。明朝的南京城在舊址的基礎上又有所擴建。雖說明朝在這里建都的時間也不長,但發展卻是空前的,南京成了那時公認的世界第一大城。
隋唐以前,南京是六朝古都,現在加上南唐和明,南京就是一個“八朝都會”了。如果再加上太平天國時改稱的天京和辛亥革命時期的臨時首都,以及國民黨政府的首都那么,南京也可算是個“十一朝都會”了。
南京城的名勝古跡中,最著名的恐怕是兩座陵墓:一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,一座是孫中山的中山陵。此外還有孫權所建的石頭城遺址,太平天國的天王府,以及我國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寺和莫愁湖等。